随着水利模型研究的深入,另一类描述水中有毒物的模型应运而生。由于考虑了泥沙的作用,使这类模型变成了一个描述水流、泥沙和其他水质组分相互作用的气、液、固三相共存的复杂体系。它的代表作是美国环境保护局推出的WASP5模型(1994)。它能模拟有毒物质在水中发生的酸碱平衡、挥发、沉淀、溶解、水解、生物降解、吸附和解析、氧化还原、生物聚集、光解等过程以及大气的干、湿沉降物。与此同时,以食物链和能量传递为主线的生态学模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水利模型因其复杂性一般要采用各种数值解法,应用计算机来完成00
由不少于三个模型或局部模型构成,有船舶、航海标志、无自身动力的飘浮设备等组成的动作场面演示,码头和造船厂设备,船舶发展阶段演示等。航海与造船场景模型(比例不限)。C3级又分为A、B、C、D四种:C3-A 港口和船坞设备,码头、船闸等。 C3-B 木质船舶模型。 C3-C 水线以上部分的船舶模型。 C3-D 船舶的一部分,船上设备,纵、横剖面或局部。 C4级 微型航海模型1:250或更小比例的C1-C3级模型(不含场景)。00
船舶设备或船舶局部的模型。包括船体剖面、甲板建筑,与船体有联系或独立完整的一部分。船舶部件,如绞盘、系缆柱、连同吊艇架的小艇、吊车、锚机等。水利模型根据物质守恒原理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参加水循环的水体中水质组分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诸方面的变化、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数学模意义:水利模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描述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运动和迁移转化规律,为水资源保护服务。它可用于实现水利模拟和效果评价,水利实训沙盘,进行说理预报和预测,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质规划以及进行水域的水质管理等,是实现水利设施建设控制的有力工具。